挽救一个孩子,拯救一个家庭,和谐一个社会
李锋心理教育中心


19

心理素质教育经验

8

系统0体罚教育

10

一体教学法

100

国家级心理老师

20000

青少年矫正结业

5000

面家长感锦旗

叛逆孩子难沟通?4步倾听法,构建和谐亲子情

  • 当前位置:家庭教育
  • 来源:家庭教育网
  • 博主:叛逆孩子教育
  • 日期:2025-08-29 15:26:29
  • 浏览次数:

当青春的列车轰隆驶来,孩子一脚迈进了叛逆的黄金门槛,那一次次顶嘴就如同突然飞来的尖锐小石子,“噗通”一声投入父母原本平静如镜的心湖,瞬间激起层层不安的涟漪,让原本温馨和谐的亲子关系多了几分紧张与迷茫。很多父母在这突如其来的变化面前,就像在黑暗中迷路的行者,不知所措。不过别慌,今天要告诉大家,有效倾听就像是一把拥有神奇魔力的钥匙,能够轻松打开孩子那扇紧闭的心门,让温暖的阳光重新照进彼此的内心。

要真正做到有效倾听,父母首先得从自己那早已根深蒂固的固有看法中勇敢地抽离出来,就像一只破茧而出的蝴蝶,挣脱旧有的束缚。全身心地专注于倾听孩子的谈话,站在他们那充满新奇与困惑的视角去看待事情,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世界。接下来,就为大家详细介绍强化正确倾听能力的四个关键步骤,这四个步骤如同夜空中四颗璀璨夺目的星星,照亮亲子沟通那原本有些黑暗的夜空。

重述语意:确认字面意义的“小雷达”

正确的倾听,就像是一场充满挑战却又无比精准的信息确认之旅,而这场旅程要从确认与澄清对方的“字面意义”正式开启。这可不是以“我”听到什么为主,把自己主观的想法强加进去,而是要像一台敏锐的小雷达,精准确认“你”说了什么,捕捉每一个细微的信息。

重述语意的技巧,其实并不复杂。就是在听完孩子的话后,把从对方那里听到的讯息,用自己的话重新说一遍,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千万不能掺杂任何自己的评语,就像一个中立的传声筒。比如,有一天孩子皱着眉头,满脸不高兴地对你说:“每天上学真烦!”这时候,你得先迅速确认自己是否听懂了他的字面意思。于是,你可以像个小翻译官一样,带着温和又专注的神情,用自己的话复述:“你是说你不喜欢上学?还是讨厌上学呢?”如果他确实是这个意思,他会轻轻点头表示同意,就像找到了知音;但如果不是,他就会急忙澄清自己的感觉:“不,我是觉得上学没什么用。”

不过要注意哦,在进行语意重述时,可千万别使用简短的字或断句发问,像“你什么意思?”“是怎样?”“怎么了?”这些话语,就像小刺猬身上的刺,虽然看似简单直接,却容易让孩子产生距离感,仿佛你在质问他,而不是真心想理解他。

叛逆孩子难沟通?4步倾听法,构建和谐亲子情_www.hnlfjy.com.cn

澄清内容:探寻真实看法的“探照灯”

这一步骤就像一个神奇的“探照灯”,它的主要目的,是确定对方真实的看法与感觉。在确认孩子的字面意义后,父母要像一位细心的侦探,归纳孩子的谈话内容,再用自己的词句把理解到的内容加以摘述,以此确认与理清孩子的“心情或情绪”。

就拿前面孩子说上学没用的例子来说,在确认他字面意思后,你可以接着发问确认:“所以说,你觉得上学没用?是觉得学历没什么用处,是吗?”孩子的回答可能是:“也不是,是学校教的那些东西没用处。”这个回应就像一把钥匙,让你瞬间明白,孩子不是不喜欢上学,而是不喜欢学校教的内容。

此时,你还可以进一步理清或推敲孩子所说的内容信息,就像在拼一幅复杂的拼图,掌握之前不清楚的信息。你可以继续发问:“我不了解你说的没用处是什么意思?你是指学的东西全部都不实用,对就业没帮助,还是有其他意思?”或者再加以延伸做进一步内容意义的确认:“换句话说,你觉得能不能学到有用的东西,比上学拿学历更重要,对吧?”

曾经有个孩子对学习绘画产生了抵触情绪,他说:“我不想学画画了。”父母通过澄清内容,一步步追问,就像在剥洋葱一样,层层深入:“你是觉得现在学的绘画技巧太难了,还是对绘画本身失去了兴趣?”孩子思考后回答:“我觉得老师教的方法太死板,限制了我的创造力。”通过这样的澄清,父母就像找到了宝藏的地图,找到了孩子抵触学画画的真正原因,从而能够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帮助孩子重新找回对绘画的热情。

澄清感受:捕捉孩子的言外之意与弦外之音

观察孩子的表情、语气等非语言信号同样重要,这些信号就像隐藏在孩子话语背后的神秘密码,需要父母用心去解读。当孩子表露对教育体制的失望时,你可以带着理解和共情的语气说:“听起来你既不满现在的学习内容,又担心放弃学业会影响未来,所以很矛盾对吗?”这种将情绪具象化的表达,就像一把精准的钥匙,能让孩子感受到被真正理解,仿佛你在他们内心的小世界里点亮了一盏温暖的灯。以下是两个生动的实践案例:

情景一

孩子满脸沮丧地说:“篮球校队选拔我落选了,好多同学都比我强。”家长可以先复述孩子的感受:“没选上让你有些失落?”(复述)孩子可能会轻轻点头。接着家长可以进一步解析:“但你似乎认可这个结果?”(解析)孩子可能会陷入思考,然后说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最后家长可以共情地说:“现在会担心同学们怎么看待这件事吗?”(共情)通过这样的交流,孩子会感受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愿意敞开心扉说出更多。

情景二

孩子气呼呼地说:“说好一起复习的同学放我鸽子,教室里就我一个人。”家长同样先复述:“朋友失约让你很失望?”(复述)孩子会感受到被理解。然后家长解析:“这种被辜负的感觉让你很难受?”(解析)孩子可能会说出自己更多的委屈。最后家长共情地问:“这件事会影响你今后对他的信任吗?”(共情)这样的对话就像一场温暖的春雨,滋润着孩子受伤的心灵,让他们愿意和家长分享更多内心的感受。

鼓励发言:开启沟通之门的“邀请函”

最后,你可以送出微小却有效的邀请,也就是“鼓励发言”。鼓励发言是了解孩子想法的另一种绝佳方式,会倾听的家长就像一位热情好客的主人,会用关怀、澄清、引导等技巧,对孩子发出各种沟通邀请,鼓励他们继续说下去。

语言技巧

“你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这句话就像一把钥匙,打开孩子思考的大门,让他们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能多说说你的感受吗?”这就像一个温暖的拥抱,让孩子感受到被关注,愿意把内心的感受倾诉出来。

“如果重新选择,你会怎么做?”这就像一个充满想象力的魔法棒,激发孩子的思考,让他们在回忆中重新审视自己的决定。

肢体语言

身体前倾,就像一个即将拥抱孩子的姿势,保持眼神接触,让孩子感受到你的专注和真诚。微笑、点头表示关注,就像春天里温暖的阳光,让孩子感到安心。避免打断或用“嗯”“哦”简单回应,要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表达自己。

案例:孩子满脸委屈地说:“我不想学钢琴了,老师总批评我。”父母可以先复述+澄清:“你觉得老师的批评让你很委屈,甚至想放弃?”孩子可能会用力点头。然后父母发出邀请表达:“能告诉我老师具体说了什么吗?我想更了解你的感受。”孩子就会像打开话匣子一样,把自己在学钢琴过程中的遭遇和感受一股脑地说出来。

关键提醒

做父母的都要努力期许自己成为一个寡言的倾听者,就像一位安静的守护者,多听少说,鼓励孩子持续分享,而不是去干扰沟通的流程。很多时候,父母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却忽略了孩子内心真正的声音。想学会有效沟通,你需先读懂孩子的99种情绪,就像一位精通多种语言的翻译官,掌握和孩子有效沟通的秘笈,才能避免掉进无效倾听的陷阱。

让我们一起努力,成为孩子心中的“知心父母”,就像孩子成长道路上的明灯,照亮他们前行的方向,让亲子关系更加和谐美好!想象一下,在温馨的夜晚,你和孩子坐在柔软的沙发上,彼此敞开心扉,分享着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那将是多么美好的画面啊。让我们从现在开始,用有效倾听搭建起亲子之间沟通的桥梁,让爱在沟通中流淌,让孩子的青春不再迷茫,让家庭充满温暖和欢笑。

-- 了解李锋心理教育中心 --

李锋教育通过心理素质培训拓展训练领袖能力演讲能力同步训练习惯养成感恩孝道激发梦想贫困山村体验等方面对孩子进行长达50天的训练培训,旨在让孩子有脱胎换骨的改变。从根本上建立孩子自觉学习,行为规范的健康模式,为孩子健康成长护航!

快捷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