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敞开心扉的少年》:透视“网瘾少年”背后的家庭与教育之痛
- 当前位置:家庭教育
- 来源:家庭教育网
- 博主:青少年叛逆教育中心
- 日期:2025-01-02 16:46:33
- 浏览次数:次
《敞开心扉的少年》:透视“网瘾少年”背后的家庭与教育之痛
近日,一档名为《敞开心扉的少年》的综艺节目,以其真实而深刻的镜头语言,触动了无数观众的心弦。其中一期的主人公王禹然,一个沉迷游戏无法自拔的“网瘾少年”,更是让我们看到了家庭与教育之痛。
疫情期间,禹然的父母因忙于生计而疏于对他的管教,这让他有了可乘之机,偷偷破解了妈妈的支付密码,将妈妈工资卡上的8000多元钱悉数打赏给了主播。这一行为,无疑是对家庭经济的巨大冲击,更是对家庭教育的一次警醒。
为了阻止禹然玩游戏,妈妈可谓是煞费苦心,给手机设置了各种复杂的密码。然而,这些在禹然面前都如同虚设,他总能轻松破解,甚至懂得在手机屏幕上撒荧光粉来判断妈妈设置的手势密码。这种超乎寻常的“智慧”,让人不禁为他的未来担忧。
面对妈妈的崩溃与无奈,禹然的态度更是让人心寒。当妈妈吓唬他再玩手机就掐死他时,他竟然反问:“掐了就可以玩了吗?那你掐我十下让我玩半个小时。”这种近乎“谈判”的口吻,无疑暴露了他内心深处对于游戏的极度渴望与依赖,也让我们看到了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缺失与无力。
而更令人心痛的是,禹然的爸爸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不仅未能与妈妈形成合力,反而经常拆台。他口头上同意妈妈不许禹然玩游戏的决定,实际上却经常陪着儿子玩游戏,甚至在儿子输了比赛时还鼓励他。这种行为,无疑是在无形中助长了禹然的网瘾,也让他在家庭中找到了逃避责任的避风港。
在禹然看来,爸爸是“好人”,可以给他打十分;而妈妈是“坏人”,还“爱管闲事”,应该打零分,甚至负分。这种“两极化”的打分,不仅是对妈妈的一种伤害,更是对家庭关系的一种扭曲。它让我们看到了家庭教育中的裂痕与失衡,也让我们深思:孩子的问题,本质上都是父母的问题,是家庭的问题,更是教育的问题。
禹然妈妈的遭遇,无疑让我们深感同情与心疼。她明明很爱儿子,很希望帮助儿子改掉各种各样的坏毛病,也想成为一个被孩子认可的好妈妈。但老公阳奉阴违的拆台,却总是在反作用力,吞噬着她的努力。一个人孤军奋战久了,就活成了刺猬,只能用坚硬去面对家人,用暴力去掩盖自己的无力。
《敞开心扉的少年》通过王禹然的故事,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它提醒我们,作为父母,应该更加重视与孩子的沟通与陪伴,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与心理健康。同时,也要加强家庭教育与引导,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与价值观,培养他们的自律意识与责任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共同守护好孩子的未来,让他们在阳光下健康成长。
-- 了解李锋心理教育中心 --
李锋教育通过心理素质培训、拓展训练、领袖能力、演讲能力、同步训练、习惯养成、感恩孝道、激发梦想、贫困山村体验等方面对孩子进行长达50天的训练培训,旨在让孩子有脱胎换骨的改变。从根本上建立孩子自觉学习,行为规范的健康模式,为孩子健康成长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