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孩子厌学从何时何事开始的?
- 当前位置:家庭教育
- 来源:家庭教育网
- 博主:青少年叛逆教育中
- 日期:2023-08-12 11:03:03
- 浏览次数:次
中国的各大、中型城市有一个人数在不断增长的群体,那就是厌学拒学的儿童和青少年。
厌学是对学习产生无所谓、不愿意主动学习的甚至反感的心理倾向。
我国目前有46%的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出现了明显的厌恶现象。
我们认为每个孩子内心都渴望学习好,厌学的孩子也不例外。
当孩子产生厌学了,家长不反思自己,反而对逼着孩子学习,以至于孩子彻底对上学失去了兴趣。
那么孩子究竟是从什么时间产生厌学的呢?为什么会厌学呢?
01
学习不努力
学习没有付出一定的心智努力,因而造成厌学心理。
在学校学习是人类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学生在教师有组织、有目的地指导下,通过系统学习各学科知识来掌握前人认识的成果,提高能力,发展智力。
这种把前人经验转化为个人知识的内化过程,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完成的,因而需要较大心智努力。
科学研究表明:任何知识的学习过程都包括着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知识的理解、巩固与保持离不开人的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及想象等心理活动,而人的知识性又依赖于人的情感、意志、兴趣及需要等动机因素。
凡是需要心智努力的事,都伴随着一定的精神紧张,也就容易产生心理疲倦感。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因某些因素造成厌学心理。
02
动机缺失
当学生对学习缺乏足够的认识,没有任何需求的时候,他们是不可能热爱学习的。
其中有两个层次的因素,浅层因素是无动机,即对学习没有需求欲,因而没有动机来启动学习,而贪玩好动的天性主宰了他们的学习生活。
深层的因素则是负动机,这部分学生对学习有认识,但其看法是消极的,甚至是错误的,他们从家庭或者社会那里接受了某些错误思想,认为读书是苦差事,读书无大用,没有读书照样可以做生意赚大钱。
负动机的反作用力非常大,她能持久而强劲地推动学生逃避学习,家长的苦口婆心软硬兼施和师的循循善诱,往往被反作用所抵消
03
兴趣转移
兴趣是动机的重要因素,她能引人注意,调动人的好奇心,促使人喜爱从事某项活动。而人的兴趣又易于产生干扰,导致转移。
思想成熟的人自控能力强,能自觉地排除干扰,保持兴趣的持久稳定。
而处于成长中的青少年,其兴趣的显著特点是动摇性,只要干扰因素强烈,就会发生转移。
厌学的学生大多数是将兴趣由学习转移到其它事情上去了。
从兴趣转移的对象来看,厌学的学生大多迷恋游戏、上网,有些本来热爱学习的学生由于迷恋上了电脑游戏后,逐渐荒废了学业;
而那些黄色书刊影像则更毒害学生,使他们轻者精神萎靡不振,重者打架斗殴,违法乱纪。
学生的兴趣一旦由学习转为社会不良活动后,不仅对学习不感兴趣,反而讨厌学习、反抗学习。
04
从父母的焦虑开始
从小学开始,父母每晚盯着孩子的功课,对开小差、写错字、算错题这些行为立即纠错指正,布置额外的课外练习,严格控制孩子玩的时间。
父母们的高焦虑和高期待,让孩子们把学习和痛苦联系在一起,日积月累后,也许孩子就会以厌学、拒学作为对学习无奈而沉重的回应。
05
从孩子否定自己开始
孩子们感受到哪怕自己已经很努力了、成绩考得已经很好了,父母们却依然不满意,从而让孩子失去积极的内在学习动力,进而开始不断否定自己,觉得自己笨、自己没有能力,甚至自己不是学习的料。
06
从家庭缺失爱开始
有的家庭爸爸和妈妈长期感情不和,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更是存在很大分歧。
经常当着孩子的面不加控制地争吵,孩子有时因为害怕而大声哭泣,可正在气头上的父母却因为心烦而对孩子大发脾气,呵斥孩子,让孩子变得更加恐惧。
07
孩子厌学怎么教育
第一、不要大声呵斥孩子。
父母要理解孩子的这种行为,遇到孩子不愿去上学的情况千万不要大声呵斥,讲大道理,这样只会加深孩子对学校的反感情绪。
第二、引导孩子主动学习。
只有孩子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才有可能养成爱学习的好习惯。
可以这样问:“感觉怎么样,背完这首诗是不是很快乐。”这样主动引导孩子,让孩子主动地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学会了一首诗,让他体会到那种成就感,价值感。
第三、坚定原则。
如果孩子坚决不想去上学,就暂且让他在家,但是不要提供舒适的环境。
要让孩子明白不上学的后果,坚定地告诉孩子,可以暂时让他休息在家,但是不想学是坚决不能同意的。
当然,孩子在家待上几天,觉得没趣的时候自然就愿意去上学了。
最后
我希望世界上所有的父母都能放下焦虑,让孩子们感受到他们的父母爱我,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表演;
我希望世界上所有的孩子都会觉得它是好的、有能力的、有潜力的、值得爱的;
我希望世界上所有的家庭都充满舒适和温暖的爱和笑声。
-- 了解李锋心理教育中心 --
李锋教育通过心理素质培训、拓展训练、领袖能力、演讲能力、同步训练、习惯养成、感恩孝道、激发梦想、贫困山村体验等方面对孩子进行长达50天的训练培训,旨在让孩子有脱胎换骨的改变。从根本上建立孩子自觉学习,行为规范的健康模式,为孩子健康成长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