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离家出走的孩子,李锋教育用什么样的办法?
- 当前位置:离家出走
- 来源:叛逆孩子教育学校
- 博主:青少年叛逆教育中心
- 日期:2020-11-14 11:55:48
- 浏览次数:次
孩子离家出走的原因大概可以归结为四大类型,包括逃避型、向往型、报复型以及盲从型。具体如下:
逃避型:在父母离异、单亲和再婚家庭中-些子女生活、教育和监护成了问题,孩子成为“多余的人"。这类孩子生活在对他们身心发展不利的家庭中,有的还遭到打骂。他们中大部分人学习成绩较差,为了免受打骂,逃避痛苦,便一走了之。大部分离家出走的孩子属于这一类型。
向往型:这类孩子家庭条件较好。是家中的宠儿,备受娇惯。由于缺乏约束及应有的引导和教育,其中有些人甚至与社会上不务正业的人交往,为此而不惜离家出走以追求自己不切实际的向往。
报复型:许多家长总是按照自己的主观意志用各种方法来控制孩子,孩子为了表达自己的愿望,就采取反抗的方式。逆反心理是孩子成长的本能要求。因而他们往往违背家长的意志, 我行我素地做出一些出格的事,如:不做作业、散谎.乱拿钱物,甚至早恋等。家长反复劝阻,往往都无济于事,孩子偏要那样,且越演越烈,以至发展到了离家出走的地步。但这类孩子一般不会走得太远。当暗中窥视到父母寻东西找的狼狈样子时,还会幸灾乐祸,得意非凡。
盲从型:此类孩子是由于好奇心,或轻信别人的话,轻率出走的,这些孩子思维简单,思想单纯,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行为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一旦出走便后悔莫及。
通常,孩子的出走表面上是突如其来的,有时连学校和家庭都意想不到,但实际上孩子的出走是有先兆的,他们总有一些反常的言语和表现。比如说:
性格内向、不爱交际、自尊心强、学习有压力、成绩不理想并且常常发生忧虑的;
成绩明显落后、不爱学习、对金钱有浓厚兴趣的;
不守纪律、非常任性、对学校和家庭缺少感情的;
已有经常逃学行为的;
沾有赌博、迷恋游戏机、吸烟不良行为的;
家庭不和、父母不全、经济不佳的;
有独立性倾向、寻求自由、追求冒险的;
平时有类似异常的举止而无法解释的。
当孩子出现类似的行为时,如果正值他遇到家长或老师的批评、或者是学习成绩下降、或者是某些外界因素的诱导,那么他就有可能是产生了离家出走的想法。此时,父母要及时开导孩子,打消他一走了之的想法。
方法一:做父母的要认真研究一下家庭人际关系状况,包括家长之间、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因为如果人际关系良好,孩子能与父母沟通,他会及时把面对的其他压力告诉家长。家长把握了孩子的心态,就能进行疏导,预防孩子出走。如果家庭人际关系不好,本身对孩子就是一种压力,孩子与家长隔膜,难以了解其他情况。这种状态下,家长要努力做好自家的“减压”工作,坦诚地面对现实,与孩子交谈,让孩子把对家长的不满都说出来。家长冷静思考,该承认自己缺点错误时,要勇敢地承认,向孩子表示歉意。有了交心的基础以后,进一步与孩子沟通,互相谈出面临的问题,再有针对性地帮助孩子解决实际问题。
方法二:对于已经出走过或有出走念头的孩子,要耐心进行说服教育和分析。出走不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只会带来更多的问题,家长心里很着急、很痛苦。有志气、有责任心的孩子应该勇于面对现实,正视各种矛盾和压力,与老师沟通,与家长沟通,与同学沟通,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相信孩子,也让孩子自信,他有能力处理好自己遇到的麻烦。
方法三:家长要认真反省自己的教育方法是否有不当之处。家庭教育不当,往往是孩子出走的直接导因。很多家长“自居心理”极强,总认为自己的做法是对的,是为了孩子好,一贯“理直气壮”,也正是这种“理直气壮”带来了孩子离家出走的苦果。建议这样的家长尽快改变“自居心理”,听听专家、老师和孩子的意见,对自己的做法进行一下反思。家长教育态度、方法的改变,会促使孩子出现接受教育态度的改变,不良的隐患可以消除。
方法四:家长要了解和重视孩子的成人感和自我意识,尊重孩子自主自立、努力成长的意愿。对他们少一些限制,多一些肯定、鼓励和支持。使他们意识到,离家出走并不能解决问题和摆脱困境,还有很多更积极、更具建设性的解决问题的途径。要让孩子明白,挫折可以使人的心理成熟起来。为了以后更好地适应生活和应对挫折,应该多学知识,培养各种生活能力。
方法五:建议家长多与教师以及孩子的同学接触。从他们的谈话中,可以知道很多关于自己孩子的情况,有些异常表现也会提早得知,能及时采取措施。家长与老师、孩子同学的接触应自然、坦诚,保证获得信息的真实性。
家庭、学校、社会、现实、未来、前途,方方面面的压力接踵而至,影响着孩子,孩子的压力越来越大,尤其是心理的压力,不亚于父母,不亚于老师,而父母老师们可了解孩子内心的苦闷,理解他们空虚而无奈的灵魂。
因为工作,父母没有理解;因为顾着成绩,学校没有理解;因为偏面的眼光,社会没有理解;因为固有的模式,国家没有理解。
于是孩子走进了网瘾、撒谎、抽烟、喝酒、打架、厌学、逃学、早恋、叛逆、离家出走、混社会、夜不归宿、郁闷、自闭、轻生、心理障碍等狭窄的胡同,错误的道路,迷失了方向。
而面对迷失方向的孩子,家长手足无措,以错误的方式教导孩子,或严厉斥责,或粗暴打骂,或置之不管,导致孩子离正确的道路越走越远,陷入迷区越陷越深。
-- 了解李锋心理教育中心 --
李锋教育通过心理素质培训、拓展训练、领袖能力、演讲能力、同步训练、习惯养成、感恩孝道、激发梦想、贫困山村体验等方面对孩子进行长达50天的训练培训,旨在让孩子有脱胎换骨的改变。从根本上建立孩子自觉学习,行为规范的健康模式,为孩子健康成长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