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挫折和失败 孩子总是输不起 父母该如何教孩子坦然面对!
- 当前位置:心理脆弱
- 来源:家庭教育网
- 博主:青少年叛逆教育中心
- 日期:2022-05-25 14:12:41
- 浏览次数:次
挫折和失败是人生常态,对于孩子来说,上好这堂课至关重要,那么父母应该如何教会孩子正确面对,而不是悲观逃避呢?
在孩子的成才道路中,并没有所谓的捷径,注定与挫折和失败相伴,一生磕磕绊绊,但这也是磨炼的过程,考验的过程。
当孩子面对失败的时候,表现出来的是逃避、沮丧、伤痛,孩子总是输不起,对“输”感到害怕,他们经不起失败对他们的考验。
失败不可怕,但经历了失败后,一蹶不振才可怕,对许多家长来说孩子成功很重要,但名言常说:失败乃成功之母,连失败都不敢面对,谈何成功呢?
每个孩子都想成功,但这种极度追求成功的心理,会使孩子在面临失败的时候,变得脆弱不堪。孩子比赛输了,学习成绩落后了就会表现出低沉的情绪,面对“输”总是觉得抬不起头。
面对挫折和失败教育,家长们无非这几类看法:
1.宝贝这么可爱,实在不忍心让他受到一丁点委屈和伤害,我们父母要做他一辈子的避风港。
2.现在的孩子不能吃苦,不能面对失败,所以要多给孩子制造挫折,多批评指正他的缺点,帮助他成长。正所谓,失败才是成功的母亲。
3.孩子总有一天要独立,父母不能永远为他挡风遮雨。所以他遇到的那些挫折都很重要,应鼓励孩子独自面对挫折。
孩子的悲剧,可能是父母在逃避失败
这两天看到一个咨询师分享的案例,很让人难过。
一对中年夫妻来找她咨询时说,他们是从老家来北京找女儿的。她们已经三年没见了,平时联系的并不多。
因为要过节了,他们想问女儿是否回家,结果发现女儿把他们的手机都拉黑了,发微信也不回。
因为这对夫妻之前就知道女儿抑郁了,他们担心她会因为情绪问题做出不理智的行为,所以来找咨询师寻求帮助。
当咨询师深聊下去才发现,好多年前,在女生大一的时候,父母就已经知道女儿抑郁的事情。当时女儿对他们说,觉得自己可能生病了,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她还多次向父母提起,想让父母带她去看心理医生。
但是这么多年,父母没有采取任何行动。
母亲对咨询师说,她一直在回避这个问题,因为她觉得女儿得了抑郁症,太不为自己争气了,有些失望。
父亲更是因为这件事觉得恼怒。他觉得女儿小题大做,动不动就说自己抑郁了,不想活了,这事如果传出去,父母的脸都会被她丢光。
于是他们一直无视女儿的情绪问题,直到这次联系不到她,才决定面对,女儿生病了这一事实。
在咨询师的解释下,这对夫妻也终于明白抑郁症不是普通的病症,需要尽早引起重视。
后来女儿是否得到了专业治疗不得而知,但是她选择不和父母相见,难道不正是因为内心对亲情的失望吗?
这件事的悲剧在于,在这对夫妻心里,他们更想要保护的是自己的自尊,代价却是忽略了女儿的情绪和健康,忽视让女儿感受不到父母的爱。
咨询师分析说,这对夫妻生活在小城市,之前的生活很艰苦,他们内心一直害怕被别人看不起。
好不容易女儿去了大城市工作,成了邻居和亲戚朋友眼中的成功人士,他们害怕这件事被别人知道,会被议论。
《父母的觉醒》一书中说,如果我们在接纳孩子的过程中有什么困扰,那么问题的源头一定来自于我们过去的经历。
很多时候,孩子的行为和问题会揭开父母过去的伤口,或是唤起一些不美好的回忆。正如这对夫妻,他们没有意识到忽略孩子的病情是由于自己的创伤,但互相的关系已经开始恶化。
他们正是想要逃避潜意识中的挫败感,于是选择了无视,但最终可能会酿成悲剧。
那么面对失败,父母最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呢?
01
告诉孩子输了没有关系,经历了过程就好
当孩子失败时,家长要做得就是安抚孩子的情绪,告诉孩子输了没关系,只要你经历了做事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你学到了很多东西,最后的结果是什么都无妨,我们的努力并不是单纯的为了赢,而是学习与成长。
失败说明我们还有空间去提升,没有人是会一次成功的,我们都是在多次的失误中成长,失败是必经之路,没有什么可畏惧的。
02
培养孩子的自我效能感,父母要先学会受挫
关于受挫能力,心理学家班杜拉曾经提出过“自我效能感”,也就是人们自身能够利用所拥有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的自信程度。
试想一个场景,一个小婴儿想要拿到离他十几米远的一个玩具,这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大人走过去拿给他,这是最简单的;第二种是他连滚带爬历尽千辛自己去拿。
前一种方式,小婴儿会觉得大人好厉害,而后一种,他会觉得自己好厉害,自我效能感也因此而增强。
所以,只有当孩子在看似小的事情上锤炼出很好的自我效能感,才能更从容和自信地去应对将来那些具有严肃现实意义的事情。
而这时候,父母最好是孩子的容器,而不是“越俎代庖”,替孩子去完成这个任务。
在这个过程中,更需要父母先有受挫折的能力。因为当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很有可能会有负面情绪,而孩子的情绪,又很容易唤起父母的“内在小孩”。
有一位从小缺爱的女士,她受不了看到孩子有任何负面的情绪,于是每次孩子遇到困难,她都会第一时间提供帮助。比如看到孩子拼乐高玩具却很久都拼不好,孩子有些焦躁,她就会马上问孩子,需不需要自己帮忙。
她也会一直和孩子交代,如果有什么事情,一定要告诉妈妈。
这位女士看似在给予孩子最好的一切,但是实际上完全斩断了孩子从挫折中恢复的能力。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也更容易成为妈宝男,会依赖母亲,为其解决成人世界中的各种问题。
所以说,父母应该在没有超出孩子能力的范围内,尽量让孩子独立去实现自己的愿望。
而父母,要成为孩子坚实的容器,让孩子知道,如果他需要帮助,自己信赖的父母,一定会在自己身旁。
因为,父母的全能,总是以牺牲孩子的独立性为代价的。
03
面对挫折和失败,父母要想法让孩子自己有所反思
孩子的好胜心使然,但凡玩游戏都想赢,输了就会生气,或者逃避。
因此,在和孩子玩游戏前,父母每次都要先跟孩子讲清楚规则和结果:玩游戏,谁都可能会赢,谁也都要面对失败。无论谁最终赢了,我们都要向对方祝贺。这是礼貌,也是态度。
如果孩子输了,妈妈不妨鼓励宝宝:“要继续努力,自己努力坚持下去,就会有胜利的可能!想哭,也没有什么错,只是不能解决问题。”
另外,父母和孩子一起做游戏时,为了让孩子记住他的“诺言”,第一次游戏妈妈一定要胜利,通常孩子因为刚许诺过,不会立刻嚎啕大哭;
第二次游戏,让孩子获得胜利。这时妈妈可以装做很不高兴的样子,把孩子最容易展现出来的一些情节展现出来。比如说:我不玩了,我输了,我要哭了。
这时孩子一般会自然而然的运用“大道理”来安慰妈妈:“妈妈,你说的,输了要自己努力,哭是没用 的。”
当孩子自己有所反思之后,每次玩游戏之前,父母不妨都重复一遍道理。几次过后,孩子就学会这个“游戏规则”,就不会大哭大闹,而且会知道要想胜利,只能靠自己努力。
04
教孩子把失败当做是收获
孩子可以在失败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缺点与不足,然后改进做得更好。失败可以磨一磨孩子的心智,磨炼孩子的性格,使孩子能够更好的成长。
最后
每个孩子都会长大成人,每个成人也都曾经是个小孩。
如今我们身为成人,能够看透某些事情,能够看淡某些得失,不过是千帆过尽的自然形态,而这些都是自己若干年的历练而成。
但是面对孩子,喜怒形于色才是天真质朴的本质,璞玉需要雕琢才行。
所以,父母的职责之一,就是帮助孩子不断地打磨自身,面对挫折励志向前,成就自我!
-- 了解李锋心理教育中心 --
李锋教育通过心理素质培训、拓展训练、领袖能力、演讲能力、同步训练、习惯养成、感恩孝道、激发梦想、贫困山村体验等方面对孩子进行长达50天的训练培训,旨在让孩子有脱胎换骨的改变。从根本上建立孩子自觉学习,行为规范的健康模式,为孩子健康成长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