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救一个孩子,拯救一个家庭,和谐一个社会
李锋心理教育中心


18

心理素质教育经验

8

系统0体罚教育

10

一体教学法

100

国家级心理老师

20000

青少年矫正结业

5000

面家长感锦旗

青春期叛逆孩子跟社会青年称兄道弟讲江湖义气父母怎么办

  • 当前位置:娇蛮暴力
  • 来源:家庭教育网
  • 博主:青少年叛逆教育中心
  • 日期:2023-05-13 16:31:23
  • 浏览次数:

青春期叛逆孩子跟社会青年称兄道弟讲江湖义气父母怎么办?现在青少年混迹社会现象越来越严重,早恋、厌学、逃学、混迹社会上的成人娱乐场所。严重的甚至与社会上的闲散人员整日厮混在一起,打架斗殴,弃学逃学,混迹成人娱乐场所。严重的参与帮派争斗,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情来,令父母们伤心不已。如今的孩子到底怎么了?为什么孩子厌学情绪严重,并且还会混社会?

诸多中学生混社会案例告诉父母们,中学生孩子厌学弃学逃学、混迹社会有因可循:

1、家庭管教的两极分化,过度溺爱和过于苛责的家庭都有可能让孩子丧失底线,混迹社会,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和厌学情绪,从而弃学逃学。

2、明辨是非能力差,一时交友不慎,误入歧路,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3、受新的读书无用论影响,产生弃学早进入社会的想法,由于涉世未深,社会经验不丰富,一旦进入社会,毫无生存技能,便混迹社会。

4、自身意志力薄弱,抵制不住外界诱惑,又在媒体“蛊惑仔”题材影视的影响下,误入歧路,不事收拾。

青春期叛逆孩子跟社会青年称兄道弟讲江湖义气父母怎么办_www.hnlfjy.com.cn

李锋青少年心理教育的老师在考察了诸多混迹社会的案例之后,分析给出了几点孩子混迹社会的主要原因:

自身意志力薄弱,抵制不住外界诱惑,又受“古惑仔”题材影视的影响下,误入歧路,不可收拾。

青少年时期正是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也就是道德品质养成的一个重要时期,青少年都处于叛逆阶段,行事冲动不考虑后果。一旦开始混迹社会,盲目的去追求“哥们情义”,产生了争执导致拳脚相向造成受伤。长期混迹社会影响交友,没有办法得到积极的正能量。严重影响学业和行为习惯,甚至影响孩子的一生!

面对因为混社会导致非常厌学的孩子,父母们怎么办?

第一,隔离。

在家多陪伴混迹社会的厌学孩子,必要时封锁经济、封锁通讯,让其无法接触到狐朋狗友。送专门机构矫治参加“变形”锻炼,远离腐朽生活。

第二,教育。

父母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厌学弃学逃学、混迹社会的中学生进行教育。读书无用论矫正教育,树立正确求学动机;意志力培养,加强抵制外界诱惑能力;社会交友教育,远离“损友”。

青少年不要把“哥们儿义气”当友谊

现在,在校园中,很多同学,特别是男同学,常常以为自己有几个“铁哥们儿”,而引以为荣,他们也会为了“铁哥们儿”而讲所谓的义气。其实,这种“哥们儿义气”实际上是一种基于无知和盲从、情感无基础的冲动,是一种非理智的行为。

兰州市民马先生的孩子在某中学读书,近日,马先生意外发现家里的钱少了1.6万元,后来儿子兵兵承认是他拿的,偷拿的钱被他用来向同级的6名同学“进贡”,而这几名同学却说是兵兵为讲哥们儿义气自愿花费。如今,“哥们儿义气”在校园盛行,而对这所谓的“哥们儿义气”,处于身体和心理成长期的青少年缺乏清醒的认识,很多人为所谓的“哥们儿”的友谊,“两肋插刀”,常常会发生暴力事件。

2016年2月,昌江县某学校高中一年级学生李某,为哥们义气将他人砍伤,致一人轻伤,其行为已构成故意伤害罪。昌江法院依法组成少年刑事案件合议庭,不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判处李某有期徒刑7个月,缓刑1年。

现在,在校园中,很多同学,特别是男同学,常常以为自己有几个“铁哥们儿”,而引以为荣,他们也会为了“铁哥们儿”而讲所谓的义气。其实,这种“哥们儿义气”实际上是一种基于无知和盲从、情感无基础的冲动,是一种非理智的行为,特别是它还往往带有旧社会的帮派气息,是与现代文明社会格格不入且根本不相容的。

不要把“哥们儿义气”当作友谊

“哥们儿义气”与友谊是根本不同的,二者有着根本的区别。

其实我们每个同学都渴望友谊、需要朋友,但同学们可曾认真地想过,“哥们儿义气”它绝不是友谊。

那么友谊是什么呢?我们怎样来理解真正的友谊呢?

友谊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真挚的情感,是一种高尚的情操,使你赢得朋友,获得帮助。当你遇到困难和危难时,朋友会无私地帮助你;如果你有烦恼和苦闷,朋友会耐心地倾听,听你诉说;并且帮助你找到一种适合的方法去摆脱目前的这种困境;当你犯了错误的时候,朋友会义无反顾地给你指出来,帮助你走出迷途。

而源于江湖义气的“哥们儿义气”是以私利为目的,不分是非,不讲原则,更不顾及社会的准则、国家的法律。他们以“铁哥们儿”相称,以“江湖义气”为榜样,为了自己和“哥们儿”的私利,常常做出一些伤害他人、损害集体的事情来,有的甚至是坠入犯罪的深渊。

友谊是建立在互相理解和互相帮助的基础之上的,也需要义气。但是,这种义气是讲原则的,是建立在维护集体利益基础之上的。如果不辨是非地“为朋友两肋插刀”,甚至不顾后果,不负责任地去迎合朋友的不正当要求,这不是真正的朋友,更谈不上真正的义气,到头来,只是害人害己。

“哥们儿义气”出现的成因

青春期是一个人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飞跃期,开始在情感、行为、观点上出现改变。在个性上会表现出主观偏执性,一方面认为自己是对的,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另一方面又认为别人会用挑剔的态度看待自己,加上这个阶段的情绪发展很不平衡,并且不再盲目崇拜权威,学会质疑,父母和老师的榜样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了,他们很容易招致长辈的不理解,在成长上有很多困惑,所以特别期待得到他人的认同,朋友关系就可以满足他们的内在心理需求,于是有点像“抱团取暖”的意味。但是青少年价值观尚未成熟,特别对于友情看法和择友观总有偏差,又容易受外界影响,从而产生了“哥们儿义气”。

其次是恶俗传媒文化传播的影响。科学技术日益发达,网络、影视等传媒也快速发展普及,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传媒对文化传播起着重要作用的同时,一些包含恶俗的、不良成分的文化也借助传媒粉墨登场,污染了大量的未成年人的思想。由于未成年人的生理与心理阶段的特殊性,善于模仿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一些帮会文化通过一些低俗的影视作品迅速地影响着未成年人的心理,刺激他们进行模仿。

还有,学校虽然提倡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但是有的学校或老师还是更加偏重成绩,而忽略了对学生的德育以及法制教育,从而这些生理及心理发育尚未成熟的学生相对来讲就很难达到相应年龄须具备判断是非的能力,对标榜“亲如兄弟,情同手足”“为兄弟两肋插刀”的哥们儿义气趋之若鹜。还有的老师对后进生教育不得当,没能从学生的年龄阶段的生理与心理的特殊性出发,使得这些后进生有着“破罐子破摔”的态度,于是更加放弃自己,不认真学习,不遵守学校纪律,接触社会上的不良少年,反而在这些人的交往中寻求地位平等,“为兄弟两肋插刀”的心理归属,便将这种哥们儿义气带到了学校,进而影响更多的学生。

除了上述成因外,还有的是一些未成年人的家庭结构缺失,如单亲家庭、父母再婚重组家庭,以及社会关注力度不够、预防体系缺失等因素也容易使得他们受到哥们儿义气等不良文化的渗透。所以,“哥们儿义气”是青少年个人心理发展、家庭、学校、社会等综合因素导致的现象。

正确引导青少年看待“同伴文化”

对于如今不断蔓延的青少年“哥们儿义气”我们该如何引导呢?

首先,父母和老师要冷静地对待孩子的“义气”情结。因为“同盟关系”对于青春期的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建议家长和老师不要和孩子直接产生冲突,尽量冷处理。孩子讲义气不是坏事,但需要父母在方向上加以引导,培养他胸襟广阔、乐于助人、团结同学、为人正派、办事公道、坚持原则、谦虚有礼的品德;而不是为了讲义气去打架、包庇隐瞒错误。

其次,教育孩子诚实、勇敢和正直。为了义气,相互包庇错误是不诚实的、虚伪的表现。当朋友将要做错事时,敢于规劝;当朋友已经做错事时,不包庇护短,引导孩子崇尚相互帮扶、共同进取的真正的友谊。让他知道无原则的“哥们义气”往往是违法乱纪的一个诱因。因为“义气”二字很有诱惑力,有的中学生为了讲义气而去帮助“哥们儿”打群架,不分情由,就把对方当成“仇人”,拔刀就刺,结果自己锒铛入狱。

第三,要注意观察孩子正在长大,家长正在经受孩子心理断乳带来的焦虑情绪,家长要学会表达自身情感,向孩子说明你的担心和忧虑,并且接纳孩子的不稳定情绪,理解孩子的困惑,从尊重鼓励开始,表达欣赏与期待,做孩子的良师益友,帮助孩子澄清哥们义气不等于友谊的事实,树立孩子身边的榜样,不意气用事,客观全面地评价孩子,帮助孩子学会做情绪的主人,不随便承诺,不以爱的名义绑架孩子,创造民主协商型的家庭氛围。

另外,还要正确引导青少年择友标准,需要与自己的人生规划和要实现的目标价值相融合,引导其关注同伴文化的积极影响和消极作用。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生活圈子对青少年的性格和价值观影响很大,如果青少年天天接触的是网络暴力、街头愤青,那么他很可能受到感染,开始变得暴力偏执。所以,家长及学校应该关注青少年的朋友圈,并对青少年的思想行为进行正确引导。

-- 了解李锋心理教育中心 --

李锋教育通过心理素质培训拓展训练领袖能力演讲能力同步训练习惯养成感恩孝道激发梦想贫困山村体验等方面对孩子进行长达50天的训练培训,旨在让孩子有脱胎换骨的改变。从根本上建立孩子自觉学习,行为规范的健康模式,为孩子健康成长护航!

快捷搜索: